https://apph5.cloudgx.cn/article/sync1898307154130874368
“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潤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線陽光,你是否照亮了一分黑暗?”雷鋒日記中的這句質樸話語,如同一束跨越時空的光,照亮了一代又一代中國人的精神世界。廣西大學把學雷鋒活動融入日常、化作經常,立足學校、立足崗位學雷鋒,推動學雷鋒志愿服務在全校蔚然成風,像雷鋒那樣,傳承對黨忠誠、奉獻、敬業、創新、創業的精神,形成人人樂于參與志愿服務的良好氛圍。
像雷鋒那樣“忠于革命忠于黨”。雷鋒“生在舊社會,長在紅旗下”,他把黨比作自己的母親,他在日記中寫道:“我就是長著一個心眼,我一心向著黨,向著社會主義,向著共產主義。”“我要永遠忠于黨,忠于人民,時刻準備著,為黨和階級的最高利益犧牲自己的一切,直至生命。”廣西大學橋梁工程專家鄭皆連院士,50年潛心研究修建拱橋,將對黨的忠誠融入解決拱橋建設千年難題的偉大事業中;廣西大學研究生支教團12載接力奔赴,先后服務于廣西賀州富川、崇左寧明、百色那坡,他們聽黨話、跟黨走,到西部去、到基層去、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

志愿服務主題宣講。(廣西大學團委提供)
像雷鋒那樣“服務人民、樂于助人”。奉獻是雷鋒精神的本質特征。雷鋒用短暫的一生,詮釋了無私奉獻的真諦:“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為人民服務是無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為人民服務之中去。”雷鋒對戰友關懷備至,為生活不便的居民做各種力所能及的事情,扶老攜幼幫助他人,經常利用休息時間參加義務勞動。廣西大學圍繞社會治理創新開展學雷鋒志愿服務活動,深入了解空巢老人、留守兒童、殘疾人等弱勢群體的困難和需求,開展“鄰里守望助老”“關愛留守兒童”“七彩假期”“七彩四點半”“陽光助殘”等活動。他們在奉獻中收獲快樂,在奉獻中實現人生價值。
像雷鋒那樣“干一行愛一行、專一行精一行”。敬業是雷鋒精神的基石。雷鋒在日記中寫道:“我愿做一顆永不生銹的螺絲釘,黨把我擰在哪里,就在哪里閃閃發光。”他在鞍鋼工作期間,多次被評為生產標兵;他視車如命,想盡一切辦法保養車輛、節能省油,讓車輛始終處于最佳的技術狀態。廣西大學立足校園志愿服務、立足崗位擔當作為,組織開展“我為同學做件實事”活動,在本科生中開展學業朋輩幫扶志愿服務;推出“小鋤頭在身邊”校內志愿服務行動,傳承和弘揚首任校長馬君武先生提出的“鋤頭主義”,生動詮釋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愿精神,志愿者們通過辛勤勞動實現自我價值。
像雷鋒那樣“銳意進取、自強不息”。創新是雷鋒精神的時代價值。雷鋒說:“要學習的時間是有的,問題是我們善于不善于擠,愿不愿意鉆。”他帶領全班戰士總結規律,改進車輛性能和操作方法,創新性地制作了模擬駕駛臺,使大家盡快熟悉汽車構造和油耗保養的知識,帶動了全班戰士汽車駕駛水平的提高。廣西大學創新志愿服務的形式和內容,深入開展大學生志愿服務西部計劃、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等志愿服務,不斷提高大學生助力鄉村振興志愿服務的專業化水平。大力推進志愿服務規范化、項目化、品牌化,打造“小西”研學公益平臺,形成“處處可見、人人在做”的學雷鋒氛圍。
像雷鋒那樣“艱苦奮斗、勤儉節約”。創業是雷鋒精神的鮮明特質。雷鋒在工作上敢于創新,在生活上自強不息。他說:“我們是國家的主人,應該處處為國家著想,事事要精打細算,不能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來明日憂。我們要發憤圖強,自力更生,克服當前存在的暫時困難。”雷鋒勤儉節約,做生活上的“苦行僧”。他把每月6元的津貼省下來,捐獻給災區和困難群眾。獲得中國青年志愿者優秀項目獎的廣西大學法律援助中心,三十載法援接力,無償代理法律案件,被稱為校園里的“法律雷鋒”。他們在校內外開放接訪,暢通惠民渠道;在法院設立便民服務崗,創新法律援助形式,用公心鑄法魂。
首次當選中國青年志愿者協會理事的廣西大學,未來將繼續積極開展“學雷鋒·文明實踐我行動”主題活動,促使更多志愿者以雷鋒為榜樣,將雷鋒精神內化于心、外化于行。在新時代的征程中,書寫屬于青年人的精彩篇章,讓雷鋒精神在傳承與踐行中綻放更加耀眼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