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article.xuexi.cn/articles/index.html?art_id=4906825257088576384&item_id=4906825257088576384&study_style_id=feeds_opaque&pid=&ptype=-1&source=share&share_to=wx_single
大道至簡,實干為要。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調動和激發黨員干部干事創業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強調堅持知行合一、真抓實干,做實干家。2025年廣西“新春第一會”也強調牢固樹立“實干為要、創新為魂,用業績說話、讓人民評價”的鮮明導向,明確了廣西高質量發展的現實路徑。作為廣西高等教育的龍頭,廣西大學在服務廣西高質量發展中起著重要作用,必須以實干為要,創新為魂,牢牢扎根八桂大地,建設中國特色“雙一流”大學。
實干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不二選擇。實干是成就一切事業的法寶,也是高等教育高質量發展的必然選擇。當前,教育強國的新藍圖已經繪就,教育科技人才體制機制一體改革深入推進,廣西大學迎來了高質量發展的大好時機,必須搶抓機遇、乘勢而上、扎扎實實地干。圍繞高質量推動“雙一流”建設的任務,推動落實土木工程世界一流學科建設規劃任務,筑牢“雙一流”建設質量保障體系,高質量完成第二輪“雙一流”建設終期評估工作。加強布局第三輪世界一流學科建設,在系統總結土木工程世界一流學科建設成效與經驗的基礎上,聚焦培養拔尖創新人才和突破“卡脖子”關鍵技術,培育“領先”學科優勢,力爭培育1~2個優勢學科新增入選世界一流學科建設學科。深入實施12個廣西一流學科建設方案,建立健全數據定期監測分析機制,做好第二輪廣西一流學科終期評估和新一輪廣西一流學科申報。弘揚首任校長馬君武先生提出的“鋤頭主義”和“三拼精神”,倡導真抓實干的工作作風,營造重實干、重實績的大學氛圍,引導師生通過實干闖出一條高質量發展的道路。
把創新理念貫穿辦學治校各方面全過程。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更是高校高質量發展的核心驅動力。突破發展中的瓶頸制約,必須堅持以創新為魂,把創新理念貫徹到優化學科結構、提升師資力量、完善教學模式和科技成果轉化等方面,大力探索一系列體制機制創新改革舉措,讓創新賦能各項工作持續發展。推進人才培養改革創新,以“四新”建設為引領,優化課程體系建設,構建“政產學研教”社會協同育人體系,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優化學科設置,調整學科結構,立足廣西特色優勢產業,重點面向生命健康、能源、綠色低碳、涉外法治、國際傳播、金融科技等關鍵領域布局相關專業,促進學科深度交叉融合。深化自由探索與有組織科研模式的雙輪驅動,創新開放協同、靈活多樣的科研組織方式,以基礎學科研究帶動核心技術突破。堅持體制機制創新,扎實推進“破五唯”評價機制改革,開展科研治理體系制度創新,優化教育教學成果的評價方式,建立以創新能力、質量、實效、貢獻為導向的人才評價體系,完善科技成果轉化機制。主動融入和服務人工智能時代,發展“人工智能+X”交叉學科,積極布局智能科學與技術領域,優化調整人才培養體系,以加強智能科學理論方法和應用技術為核心,促進學生科研創新能力全面發展為目標,為各行各業培養“人工智能+”復合型人才。
用業績說話要求樹立鮮明的結果導向。用業績說話,是科學的工作方法,更是工作的衡量標準。推動“雙一流”建設實現新突破,必須堅持結果導向,用業績說話。有序擴大本科生和研究生招生規模,提升人才培養與地方發展需求的匹配度。加強學科點和博士點建設,打造學科高峰和構筑學科高原,推動全部研究型學院均覆蓋博士學位授權點。大力發展新農科、新工科,自主培養一批深度服務廣西現代農業、工業發展的領軍型、創新型、復合型人才,進一步提升學校服務廣西一產、二產的能力。著力攻克一批制約廣西“一產二產融合發展”和“卡脖子”的關鍵技術問題,產出一批具有原創性、顛覆性的科技成果。通過“新醫科”建設補齊學科發展短板,實現“醫科興建”目標,提升學校學科綜合實力和水平。推動高水平師資隊伍建設實現新突破,專任師資隊伍規模穩步擴大、國家級人才穩步增長,打造區域性人才集聚區和面向東盟的國際人才高地。進一步構建長期穩定的國際教育和科研交流平臺,建成具有重大影響力的區域國別研究中心,產出系列重要研究成果,使面向東盟的教育合作交流更為緊密,對廣西面向東盟高水平開放和高質量發展的支撐作用更顯著。
創造敢于讓人民評價的“雙一流”建設成效。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也是發展的最終評判者。人民的滿意度、獲得感和幸福感,是檢驗學校工作成效的“試金石”。大學辦得好不好,大學“雙一流”建設行不行,不能僅看指標數據好不好,更要看人民的評價好不好。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深刻理解和把握教育的政治屬性、人民屬性、戰略屬性,把廣西大學辦成讓人民滿意的現代化好大學。堅持以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為根本宗旨,優化政策導向,暢通民意表達渠道,通過微信小程序、問卷調查、座談會等多種形式,廣泛收集人民群眾對教育的意見和建議,及時回應社會關切,形成良性互動機制,提升辦學治校水平。高質量實施新時代立德樹人工程,構建思政課程、課程思政與學生工作相互浸潤、三位一體的思政育人體系,健全德智體美勞“五育并舉”人才培養模式和質量保障體系,培養讓社會滿意的合格人才。進一步改善辦學和科研條件,推動構建“一校多區”新格局,打造一流育人環境,讓廣大師生在學校改革發展中收獲高質量的滿意度、獲得感和幸福感。聚焦服務國家戰略和地方經濟社會發展,依托大科研平臺,推進科技創新與社會服務能力的雙向提升,確保科研成果轉化與地方經濟發展深度融合,為廣西高質量發展提供優質服務。
(作者系廣西大學黨委書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