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www.peopleapp.com/column/30048816049-500006207302
編者按:4月17日,《人民日報海外版》刊發了《青年學子: 生逢其時 奮斗其時》系列報道,其中《從“小鋤頭”到“小青芒”》一文講述了廣西大學學生許新悅積極參與志愿活動并獲得成長的故事。具體內容摘錄如下:
從“小鋤頭”到“小青芒”
■ 許新悅 廣西大學
我是廣西大學運動訓練專業的學生,也是學校大學生志愿者聯合會的副主席。將專業知識與社會實踐結合起來,既是專業課程的要求,也是我一直以來的追求。在我看來,志愿服務活動為課堂到實踐搭建了絕佳平臺。

4月17日,《人民日報海外版》第12版版面。
廣西大學的志愿者有一個可愛且務實的名字,“小鋤頭”。從大一新生階段開始,我就深受學校濃厚志愿服務氛圍的感召,跟著師兄師姐參與各項體育賽事的志愿服務活動,我們就像一把把“小鋤頭”,助力賽事公平、維護賽場秩序、保障賽事安全……哪里有需要,我們就出現在哪里。
2023年11月,首屆全國學生(青年)運動會在廣西南寧開幕。我有幸成為了大賽志愿者“小青芒”隊伍的一員,并作為學生代表與志愿者代表發言、領誓,還擔任了大賽羽毛球項目學生志愿者負責人。運動員在賽場上揮汗奮戰,志愿者在場邊健步如飛。比賽期間我和團隊圓滿完成了各項志愿服務任務,我個人榮獲大賽“個人道德風尚獎”,并被授予“優秀志愿者”稱號。
賽場外,我積極參與社區志愿服務。為老年人教授“五禽戲”“健體操”,給特殊兒童上一節豐富有趣的體育課,到幼兒園給孩子們演一場生動的防溺水及溺水自救知識情景劇……志愿活動已融入我的學習和生活,成為生命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我常常被問:“志愿服務苦嗎?累嗎?”答案是肯定的。但為他人創造價值收獲的幸福與快樂,能把過程里的艱辛與苦澀,釀成心底里最甜蜜的記憶。如今,我已從學校志愿活動的“跟隨者”變成“帶頭人”,但“小鋤頭”的初心不會改變,我將繼續用手中的“小鋤頭”努力耕耘,在志愿服務中譜寫青春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