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app-h5.ngzb.com.cn/shareArticle?news_id=1832885762&platform_id=0
今年4月20日是谷雨時節,也是國際中文日。國家語言文字推廣基地(廣西大學)與廣西大學文學院主辦2025年“國際中文日”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體驗活動。

開幕式上,一支融入中華茶文化的舞蹈吸引了觀眾們的目光,表演者手持團扇用靈動的舞姿、柔媚的眼神,充分展現了江南文化的獨特魅力;太極拳表演和詩詞朗誦等極具傳統中華文化色彩的精彩表演,也贏得了陣陣掌聲。

拓印、漆扇、投壺、猜燈謎……15個中華傳統文化體驗活動展位前排起了長長的隊伍。越南、泰國、柬埔寨……身著本國民族服飾的中外師生歡聚一堂。本次活動吸引了700余名師生參與。
一系列趣味盎然的活動,讓參與者充分領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來自泰國的留學生呂玉雪說:“這次的傳統文化活動舉辦得非常用心,通過體驗年畫拓印,我感受到了中國傳統技藝的獨特魅力。” 中國學生鄧靈靈分享道:“這次活動讓我充滿了自豪感,在一撇一捺間領略到中國書法文化的博大精深。”

據悉,廣西大學已連續6年舉辦“國際中文日”活動。近年來,廣西大學每年組織國際中文教育等專業學生作為漢語志愿者前往東南亞、歐洲、非洲等地區開展中文教學、中華文化推廣等實踐活動。

據介紹,廣西大學西校園是原南寧育才學校(越南中央學舍區)所在地,是毛澤東主席應越南胡志明主席請求所建,為越南培養了一大批干部和專業技術人才,多名杰出校友成長為越南黨和國家領導人,如越南原副總理武寬、國會原副主席武卯等。南寧育才學校是新中國對外漢語教學三大發源地之一(另兩個為清華大學和北京大學),也是新中國最早面向東盟開展中文教學的地方,于1952年開始成班開展中文教學,培養了近600名中文教師和翻譯人才。1958年,南寧育才學校完成歷史使命,師生遷回越南。校舍全部移交廣西大學使用,實現了教育使命的接力傳承,成為中越人文交流的生動縮影及中越友好的歷史見證。目前廣西大學校內依然保留著原南寧育才學校大禮堂(現為廣西大學大禮堂)等13棟建筑,絕大部分仍在正常使用,續寫和見證著中越友好新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