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東盟信息港股份有限公司推出的云羲大腦
中國—東盟信息港股份有限公司總裁助理李昌金告訴記者,開發人工智能產品過程中,他們也面臨了多方面的挑戰。例如,在處理大規模數據和復雜模型訓練時,高昂的算力成本成為企業較大負擔。此外,缺乏AI算法領域專業人才,難以找到可以對模型進行微調的高素質人才。
廣西人工智能協會常務秘書長黎澤豐表示,廣西高端AI人才稀缺,流入困難,掌握算法研究、模型開發等核心技能的人才嚴重不足,這也限制了技術創新。算力成本高,獲取優質、低成本算力較難,影響AI模型訓練效率,增加企業成本。本土多為中小企業,缺乏領軍企業帶動,上下游合作松散,技術研發、生產、推廣等環節協同性欠佳。
“希望廣西人工智能行業相關政策盡快落地,讓企業獲得實實在在的扶持。同時,政府部門也可以搭建平臺,促進企業間的交流與合作,形成良好的產業生態。”廣西產研院人工智能所綜合業務及科技創新管理部部長何溢鈞認為,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快速發展,如何確保技術的合理使用,避免侵犯隱私和數據安全等,成為不容忽視的問題。“有關部門制定相關法律法規,建立行業標準,確保人工智能技術的健康發展,也是廣西人工智能行業未來發展的關鍵之一。”
李昌金表示,希望在低成本算力資源、公共數據開放共享、人才培養引進等方面獲得扶持。
黎澤豐認為,廣西應持續加強人才培養,出臺優厚政策吸引區外高端人才。優化算力配置,加大算力基建投入,吸引算力企業,探索共享算力,降低企業成本。完善產業鏈,培育引進領軍企業,加強上下游對接合作,形成完整產業鏈。拓展市場應用,政產學研合作挖掘應用場景,加強宣傳,提高市場認可度。

柳工挖掘機智慧工廠大型挖掘機裝配線。 唐幸攝
此外,還需要三大扶持:政策扶持,如出臺稅收優惠、補貼、貼息等政策,降低企業成本,鼓勵研發;資金扶持,設專項產業基金,引導社會資本投入,緩解企業資金壓力;平臺建設扶持,支持建設產業園區、孵化平臺,完善配套,促進產業集聚。
針對人工智能人才稀缺的情況,廣西多所高校已在發力。
2月下旬,廣西大學人工智能學院正式成立,計劃今年9月招收首批40名本科生。至此,據不完全統計,廣西已有廣西大學、廣西師范大學、廣西民族大學、桂林電子科技大學等10多所高校,在本科教育層次開設了人工智能專業。

廣西大學人工智能學院。受訪者供圖
廣西大學人工智能學院副院長鄭嘉利介紹,學院開設了包括無人駕駛、機器人技術等行業急需領域的課程,期待培養實用工程型人才。其中,無人駕駛課程主要教授車輛無人駕駛技術,這是未來一段時間內人工智能應用的重要場景。
同時,學院還規劃構建“理論—實踐競賽—實習”一體化的課程體系。企業高管、技術專家組成理事會,從課程設計到畢業設計全程參與,并實行校內外雙導師制,企業導師直接指導本科生畢業設計,實現“入學即對接產業需求”。
廣西發展人工智能,優勢在哪?“東盟”,是答案中最重要的一塊拼圖。鄭嘉利介紹,憑借廣西獨特的區位優勢,人工智能人才在東盟國家的多語種翻譯、跨境電商、智慧農業等方面都大有可為。
黎澤豐認為,廣西以“特色場景+本地化創新”突圍,智慧農業產品影響力大,東盟語言AI和文旅融合應用有獨特想象力。未來深耕垂直領域,有望成為面向東盟的AI技術輸出高地。
廣西萬物鏡像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文龍說,作為一家剛落戶南寧不久的企業,廣西最吸引他們的就是面向東盟國家的區位優勢。而南寧作為東博會的永久舉辦城市,和東盟國家有很多的經貿合作。南寧相關部門也支持他們“出海”東盟,提供了政策支持、法律扶持等幫助。憑借“南寧渠道”的種種利好,他們期待在東盟市場有所作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