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和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以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為核心,不斷深化教育教學改革,教學發展和改革取得了一系列標志性成果。
課程建設是學校教學工作中最重要的一項基本建設工作。針對 “教師教學精力投入不足、學生學習精力投入不足”的現象,學校推行以強化教學過程為重點、以改革教學方法和推進自主學習為抓手的課程教學與管理模式改革。全校凝心聚力、統一思想;堅持強化過程,改革教學方法,推進自主學習的“一軸兩翼”三項原則;狠抓教改、考改、管改、學改四個方面;建立了課改激勵、培訓、推廣、評價機制和實施研究生助教制五種機制。
經過多年的研究與實踐,形成了濃郁的氛圍,以卓越教學促卓越科研,共同邁向卓越的觀念深入人心,絕大部分教師都積極參與教學改革,探索區域特色研究型大學的研究性教學方式。我校課程教學質量有了大幅度提升,涌現了一大批教學功底扎實、教學效果優異的教師。獲得國家級和自治區級各類精品課程57門。
國家精品課程 |
||
序號 |
負責人 |
課程名稱 |
1 |
黃維義 |
家畜寄生蟲學 |
2 |
童張法 |
化工熱力學 |
3 |
羅建舉 |
木材學 |
國家級雙語示范課程 |
||
序號 |
負責人 |
課程名稱 |
1 |
陳保善 |
病毒學 |
2 |
李小明 |
環境科學與工程 |
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程 |
||
序號 |
負責人 |
課程名稱 |
1 |
羅建舉 |
木材學 |
2 |
童張法 |
化工熱力學 |
3 |
黃維義 |
獸醫寄生蟲學 |
國家級精品視頻公開課程 |
||
序號 |
負責人 |
課程名稱 |
1 |
黃維義 |
動物寄生蟲學與公共健康衛生 |
2 |
唐艷葵 |
碳減排與低碳生活 |
3 |
陳正 |
科技建材構筑美好生活 |
自治區級精品課程 |
||
序號 |
負責人 |
課程名稱 |
1 |
徐峰 |
木材學 |
2 |
黃維義 |
家畜寄生蟲學 |
3 |
劉惠珍 |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 |
4 |
李陶深 |
大學計算機基礎 |
5 |
燕柳斌 |
結構力學 |
6 |
烏尼日 |
毛澤東思想概論 |
7 |
高英俊 |
大學物理實驗 |
8 |
韋化 |
電力系統分析 |
9 |
童張法 |
化工熱力學 |
10 |
孟勤國 |
民學法 |
11 |
呂躍進 |
數學模型 |
12 |
梁式 |
機械制造技術基礎 |
13 |
王輯祥 |
電氣接線原理及安裝技術 |
14 |
羅廷榮 |
動物微生物學 |
15 |
蔣如明 |
動物繁殖學 |
16 |
段文貴 |
有機化學 |
17 |
王雙飛 |
制漿工藝學 |
18 |
秦亮曦 |
數據庫原理 |
19 |
陳立言 |
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 |
20 |
張軍 |
法理學 |
21 |
陳偉清 |
測量學 |
22 |
吳文偉 |
無機化學 |
23 |
王中興 |
高等數學 |
24 |
烏尼日 |
中國近現代史綱要 |
25 |
楊美純 |
植物生理學 |
26 |
黎明潔 |
新聞采訪與寫作 |
27 |
孟勤國 |
物權法 |
28 |
商娜紅 |
中國新聞事業史 |
29 |
王洋 |
大學英語 |
30 |
馮家勛 |
微生物學 |
31 |
韋增欣 |
運籌學 |
32 |
溫遠光 |
森林生態學 |
33 |
閻世平 |
人力資源管理學 |
34 |
李有志 |
分子生物學 |
35 |
郭進 |
大學物理 |
36 |
梁運文 |
企業戰略管理 |
37 |
楊棣華 |
英語口譯 |
38 |
楊欣 |
公共組織人力資源開發與管理 |
39 |
張曉農 |
中國古典詩詞唱誦鑒賞 |
40 |
徐尚進 |
高等代數與解析幾何 |
自治區級精品視頻公開課程 |
||
序號 |
負責人 |
課程名稱 |
1 |
黃維義 |
動物寄生蟲學與公共健康衛生 |
2 |
唐艷葵 |
碳減排與低碳生活 |
3 |
羅建舉 |
木材美學 |
4 |
李寅生 |
中國文化對日本文化的影響 |
5 |
張曉農 |
中國古典詩詞吟唱鑒賞 |
6 |
范祚軍 |
生活中的金融學 |